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点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冷湖 >> 矿产资源 >> 正文

冷湖地区矿产资源概况

2015-08-27

一、一里坪锂矿

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西部,为一狭长的四周被丘陵地形环绕的半封闭状盆地。呈北西西向带状分布,锂矿以卤水形式赋存于以上两大含水层中,其品位变化直接受岩石孔隙度的控制。第一含水层中石盐孔隙度大,含矿品位高,且分布均匀;第二含水层孔隙度小,品位低于第一含水层,变化较悬殊。含矿卤水层呈层状,产状水平,卤水中除锂矿外,伴生有硼、钾、镁等有益元素,共生矿产为石盐,探明B+C+D级储量:LiCL178.39万吨、KCL168万吨、NaCL29.8亿吨,为一大型以锂为主的综合性矿床。

二、昆特依钾矿田

矿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为一半封闭状的干盐湖盆地,地形北高南低。第三系背斜构造又将盆地分割成5个相对独立的更次一级的小盆地,即大盐滩、大熊滩、俄博滩、钾湖和北部新盐带,分别构成5个钾矿床,总面积为2765km2。昆特依矿田是一个以液体钾矿为主,固液并存,共生石盐、芒硝矿的特大型综合性矿床。卤水中除主矿种KCL外,伴生有NaCL、MgCL2等有益组分,本矿所属5个矿床中,以大盐滩矿床规模最大,是矿田主要有卤水钾矿床,探明储量占矿田钾矿总量的95.7%,其次为俄博滩矿床。

大盐滩矿床:矿层分布完整、齐全、连续性较好、面积大。卤水矿层面积421.9—809.7km2。卤水以硫酸镁亚型为主,KCL储量C+D级为:11590.9万吨。

固体钾矿:仅分布于大盐滩和钾湖两个矿床中,钾矿赋存于全新统化学沉积和湖积层中,近地表跨层产出,钾湖矿床层位较稳定,多露出地表,最大埋深8.3米,一般小于0.5米。矿层厚度一般1—1.5米,最大厚度3米。矿石类型主要为含石盐光卤石粉砂和石盐粉砂光卤石矿。石盐矿层各矿床均有产出,厚度大,品位变化小,芒硝矿仅分布于大盐滩、俄博滩矿床中,矿石以结晶砂状况结构,粉砂结构为主,块状、层状构造。

全矿田共探明C+D级表储量:KCL1.02亿吨、NaCL1814.4亿吨,MgCL2+MgSO43.89亿吨,Na2SO4D级3.68亿吨。

三、察汗斯拉图芒硝矿

矿区位于冷湖西南80公里处,是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次级沉积一剥蚀盆地,芒硝矿区则位于盆地的中部和南部,面积376平方公里。芒硝矿矿层产状水平,层位稳定,厚度变化小,品位较均匀,矿石为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分以芒硝为主,含有粉砂、石盐、少量粘土和石膏,矿层以含水结晶芒硝为主,其次为呈脱水粉状芒硝为主,探明储量:Na2SO4C+D级8.98亿吨,NaCL D级31.6亿吨,为一大型芒硝矿床。

四、六五沟芒硝矿床

矿区位于冷湖镇东67公里处,矿区属中高山区侵蚀地形。处于阿尔金山复向斜褶带东段,地层走向南北,倾向东,倾角58—87°。共发现结晶岩脉440条,其中具有工业价值的白云母矿脉8条,矿脉中主要成分石英、微斜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矿脉结构以石英块体、微斜长石块体为主。白云母一般呈茶色,不规则晶形的叠板状,少数呈假板状至六方柱迭板状;晶面平整,剥分性良好,绝大多数无粘结现象,探明特Ⅳ类工料白云母C+D级673吨,Ⅴ类工业白云母C+D级380吨,为一中型白云母矿床。

五、马海湖钾镁盐矿

马海湖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面积约3700km2,马海盐湖是一个固液两相矿产共存,以液态钾镁盐矿产为主的近代盐湖矿床,马海钾矿区液态矿主要为石盐层中的晶间卤水,其中主要组分为KCL,伴生组分为NaCL、MgCL2、MgSO4、LiCL、B2O3等。卤水以硫酸镁亚型为主,局部为氯化物型,马海盐湖卤水钾镁盐矿床分布于40线以东,80线以西范围内,ZK5604—ZK7604孔以南,ZK4020—ZK8032以北范围,面积近800km2。从地表向下315m范围内,分布着5个卤水钾矿层,即WⅠ和WⅡ—WⅤ,其中WⅠ为潜水型卤水矿层,其余四层为承压型卤水矿层,表层第一卤水矿层(WⅠ)分布于56—80之间,矿层厚度0.70—18.12m,KCL含量较高,面积约416km2,其中表内矿分布面积148km2,水位埋深0.20—3.66m,矿层平均厚度7.8m,开采条件好。此卤水层KCL表内C+D级给水度储量为147万吨。

第二卤水层(WⅡ)埋藏较线,一般都在56m以内,C+D级表内给水度储量319万吨。

第三卤水层(WⅢ)埋藏也较浅,底部埋深最大为118.15m,其渗透性也较好,而且KCL储量也大,C+D级表内给水度储量为1407万吨。

第四、五卤水层(WⅣ、WⅤ)埋深较大,大部分在100m以下,卤水层埋藏越深,KCcL含量越低,且其渗透性也差。马海盐湖钾矿区经过地区普查勘探,批准的表内卤水KCcL C+D级储量:5627.1万吨,MgCL2 C+D级储量25710.5万吨,石盐(NaCL)C+D级储量381.82亿吨。

六、碱山锶矿

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矿体产于第四系下更新统七个泉组的第二岩性段中,含矿岩系为灰绿、灰白色钙质泥岩、鲕状灰岩及角砾状灰岩。其底部附近的棕色钙质泥岩及泥灰岩也含矿,往下则不含矿。矿层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含矿层,即上部角砾状,鲕状灰含矿层;中部杂色泥岩、泥灰岩含矿层和底部棕色钙质泥岩含矿层,圈定矿体8个。

Ⅰ号矿体分布在碱1井东侧,似层状产出,矿体分布在背斜轴部及两翼,由轴部向两翼有变贫、变薄趋势,北东方向逐渐尖灭,估算天青石矿物量11.28万吨,其中表内8.87万吨。

Ⅱ号矿体分布在碱山地区,呈透镜状—薄层状赋存在背斜轴部及两翼,由7个相对独立的残丘状矿体组成。多沿小山梁分布,或小丘陵分布,泥质结构、砾状结构、鲕状结构、中薄层状构造、块状构造,平均品位22.61%,估算天青石矿物量21.04万吨,其中表内9.96万吨。

七、野骆驼泉金矿

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中部,赛什腾山北侧,属内陆高原干旱荒漠区。野骆驼泉金矿由四个矿群38条矿体组成。每个矿群中的各矿体均呈透镜状,赋矿围岩也与矿体一样呈透镜状,即大透镜体由数几个小透镜体组成。

Ⅰ矿群赋存于灰绿色糜棱片岩〈绿泥石化带〉中,由21个矿体组成,地表槽探系统控制,浅部和深部由平硐和钻孔控制,地表矿体呈长条带状、透镜状,沿走向具分枝复合特征和尖灭再现特征,平硐中矿体规模变小,品位变贫,形态多呈透镜状,且连续性较地表差。

Ⅳ矿群位于褐黄色强褐铁矿化构造角砾岩带中南段,由8个矿体组成,其控制手段和控制程度及其矿体在空间上变化特征与Ⅰ矿群基本相同。

经多年的地质勘探工作,共求得D+E级表内金储量1754.9kg,其中D级储量513.33kg。

八、小赛什腾山铜(铁)矿

矿点位于冷湖老基地正东约13公里处,区内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所覆盖,由于矿点地处小赛什腾山帚状构造中,岩石破碎,构造复杂,较为明显的断裂构造有两组,石英闪长岩和部分含铜石英脉的产出受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而闪长玢岩脉和部分含铜石英脉则受北北东—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在石岩闪长岩及部分凝灰岩中硫化矿物分布广泛,其中以黄铁矿为主,黄铜矿仅局部集中,大体可分为含铜石英脉、碎裂岩与碳酸盐类岩脉有关的黄铜矿和黄铁矿化石石英闪长岩及凝灰岩等黄铁矿,其中较有意义的是含铜石英脉,它们大多分布在南部石英闪长岩体边部,已发现20余条。一般由乳白色石英、黄铜矿、斑铜矿、砷硐矿及少量磁铁矿组成,铜品位一般在1.5—5%之间,脉厚10—30cm,长5—10m,均为单脉,未见群脉。

铁矿化体呈脉状产于石英闪长岩和大理岩接触带,主要矿物为磁铁矿,次为赤铁矿,矿体长10米,宽数米,目估品位40—50%。

九、砂粒滩铁矿点

矿点位于小赛什腾山中段南缘,距冷湖镇约40公里,矿点出露岩性为变含砾粗长石砂岩,变含磁铁矿粗粒长石砂岩及变质砾岩,由两个扁豆状矿体组成,东矿体长15.4m宽1.1m;西矿体长15.8m,宽1.5m,最宽1.8m。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TTe平均品位49.2%,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

十、小红山铁矿点

小红山铁矿点位于阿尔金山南缘三岔口西约15km处,为一孤立的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基岩露头,岩性为青白口群第一岩组绿泥石英片岩,含铁石英片岩等,矿体产于含铁石英片岩中,见矿体63个。赋存在9个矿化带中,最具规模和含矿体较多的前三个矿化带、矿体呈薄层状和透镜状断续分布,金属矿物为磁铁矿及赤铁矿,矿床成因属沉积变质型。

上一条:冷湖地区部分矿区资源概况说明

关闭

copyright@2010 www.ky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冷湖行政委员会 电话:0977-8271232
技术维护:海西州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技术中心 信箱:hxdzzw@haixi.gov.cn
青海ICP备05001235

青公网安备 63280202000001号